任何行業都有其特定的質量標準,而談得最多的,就是靈魂。 書法家寫的字,需要寫出靈魂,才是好字。文學家做文章,需要做出靈魂,才是文學。近年來,已經有不少專家提出好的陶瓷應該有自己的靈魂。 
靈魂為何物?古代醫學不發達,人們不能理解人為什么能活著,于是就提出靈魂的說法。認為每個人的體內都有一個無形的靈魂在維系人的存在,人死了,就是靈魂滅了。而現在人說的靈魂,只是一種意蘊,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功底。 陶瓷做出靈魂來,其實說白了,也就是做出自己的特色,使陶瓷讓更多的家庭接受。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 不久以前,某陶瓷王牌企業就提出要做出有靈魂的好陶瓷,也因此成立了專門的研發小組,不過結果很不理想,該企業非但沒有成功,更因此損失慘重。 筆者走訪多位陶瓷專家,查閱無數相關文獻,總結出陶瓷的靈魂,在于以下幾點。 第一,擁有靈魂的陶瓷,不是你的做工如何精細高端,也不是你的外觀如何好看,而在于實用和廉價,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物美價廉。 現在的陶瓷,大多都是高端產品,很多家庭根本消費不起,如此,又談何靈魂?再者,即便能消費得起,可買回家用了沒多久就出現故障,質量和價格完全不成正比,這讓消費者如何去想? 其次,陶瓷的靈魂,在于是否真正是老百姓心目中需要的商品。比方說,消費者用高昂的花費換來一個根本不實用的陶瓷,任你這個陶瓷用千般好處,又有什么用?這就好比在一個沒有飯店的地方,給你無數的錢去飯店吃飯,可是,可能嗎? 實用,永遠是百姓最關心的,這,就是陶瓷的靈魂,也是分辨一個陶瓷產品是好是壞的唯一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