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幾年來國外建筑陶瓷的發展很快,主要是由于采用了一系列的新工藝、新技術,大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從而使生產量急劇地增加。許多廠在不增加工人人數的情況下擴建,、使產全達到原產量的1倍至幾倍。如意大利五百多家生產墻地磚的工廣,現在大部分都在擴建,要求達到日產 3000平方米以上。在建筑陶瓷的產品中,釉面磚的產量增長為最快。例如日本1968年釉面磚產量為68萬噸,1970年就增至95萬噸,兩年內產量幾乎翻了一翻。意大利1968年以前產量增長不快,而近年來增長很大,目前年產盆已超過20000 萬平方米,占歐洲總產量的40%。衛生瓷的增長速度較慢,這是因為在資本主義里衛生陶瓷較之釉面磚來說其競爭性與獲得利潤較低之故。1950-1968年期間,幾個的衛生瓷年增長率為:蘇聯13.1%,日本10.9%s法國7.41%, 西德5.7%e表1, 2, 3分別列出了幾個歷年來衛生陶瓷、釉面磚及鋪地磚的產量。 我國衛生瓷的生產最比起解放初期有了很大的增長,但與其他一些的產里相比就顯得相當的低,而且1961年后產I逐年下降,直到1972年才開始逐年上升。如果以1966年為基數,則從1967年至1972年六年以來,全國衛生瓷產盆每年平均遞減10.4%。由于產全下降,供藉矛盾突出,曾一度影響出口盆及國內基本建設的進度。近幾年來產盆已穩步上升。 從1960年開始,面磚生產的平均增長率為:意大利 16.6%,日本13.13%r法國7.24%,英國3.84%,西德 2.8%. 1960年至1970年期間產A增長超過一倍的有意大利、日本、法國和蘇聯。 我國釉面磚的生產t近幾年來雖在逐年增加,但速度很怪。我國面磚的年產盆是美國的十分之一,是意大利的百分之一。日本釉面磚產盆按一億人口平均計算每人每年24塊,西德的面磚產量按全國人口平均計算每人每年36塊,意大利種面磚產量按全國人口平均計算每人每年120塊,我國的面磚產最按八億人口平均計算每8人每年才一塊。我國釉面磚產盈如此之低,原因主要有二點:一是生產單位數量少,年產面磚20萬平方米以上的建筑陶瓷廠全國只有六個,不少省份還無釉面磚的生產廠。近幾年來在黑龍江、山東、湖北、廣東、福建等省上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釉面磚生產廠,才使產全緩慢上升。二是生產工藝落后,生產周期長,勞動生產效率低,致使一些單位的產量一直徘徊不前。意大利馬拉齊公司一家面磚廠,工人80人,日產面磚3000平方米,我國同樣是日產3000平方米的沈陽陶瓷廠從事釉面磚生產的工人約為800-900人左右。在其他一些里,由于釉面磚生產的迅速發展,產品除了一郁分出口外,國內建筑大且地使用面傳作飾面材料,廣泛地普及到廣大的城鎮和鄉村。我國由于軸面磚的產量很低,非但遠未普及使用,就連較大型的建筑也往往不能滿足要要,在出口方面也供不應求。 我國鋪地磚的產量也很低,而且增長速度很緩慢。鋪地磚的生產廠還沒有衛生瓷的生產廠多,馬賽克鋪地磚生產量最高的海城陶瓷三廠年產也只有30萬平方米。 那現在到底陶瓷哪個品牌好呢,你到陶瓷衛浴品牌網去看看就知道了。 |